
疫情过后,盼来了9月的正常开学。而国家的“双减”政策一来,几家欢喜几家忧,小学一二年级都不用考试了,学生也推迟放学了,校外周末学科培训也叫停了……那你是否又在思考该让孩子去学点什么特长了呢?
其实,我认为不管是哪种培训班,其最大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安慰家长。
有没有发现,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。女人爱美,所以卖衣服和化妆品就足矣。而孩子从出生吃穿用度还不说,广告轰炸,2-8岁学什么,思维、语文、数学、英语……
看到别的孩子英语识字唐诗都好厉害,迫不及待也让孩子学起来。这些都正常。不上不行,别人都在上??;乐器、画画、舞蹈……我只是给他培养点兴趣爱好,熏陶一下;孩子自己要去学,我也没有办法……
说来说去,不上补习班,家长心难安。
昨天和朋友聊天,说起幼儿园的兴趣班,我说报了啥?她说,篮球。我问,校外还报了啥?机器人。我笑着说,加上我们读书会,这不三个兴趣班了嘛。之前,我多次和知行读书会(主要以国学诵读为主)的家长们聊起我的想法,我说在孩子6岁之前,我只陪他做两件事,一是读书,二是运动。6-12岁的孩子,我建议选择参加不超过2个培训班(不管是兴趣还是素养),把足够的时间,留出来阅读、阅读、阅读!
我的本意也不是说参加了我们读书会,就什么补习班也不用去了,我只是不忍心看到孩子才这么小,就奔波在各种补习的路上。小区里我了解到的,有个娃就报了早教、小主持和机器人等课程,所以也是断断续续参加读书活动。而大班6-12岁的孩子,每次读书会都来去匆匆,因为他们需要赶场,参加下一个培训班。最少的有三四项,多的居然有七八项。我不知道孩子有多少的精力转战,也不知道家长有多少的期望。
我认为,大一点孩子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明确的选择,而且会学得更快。比如,6岁之前学钢琴苦的是家长,那还不得你跟着学,学好了才能教他督促他。事实上有多少家庭里的钢琴是蒙着灰的呢。就算过了12级却不愿意再去碰钢琴,那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?乐器不走专业什么时候学都不晚。再比如学英语,母语重要还是英语重要呢?母语用得多还是英语用得多呢?现在一部手机加翻译软件APP就可以让你潇洒走世界了。
总之,我的建议是,尊重孩子的选择,选择1-2样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了,不要超过3个培训班学习。尽量选择互补型,孩子喜动就选择静,孩子喜静就应选择动,胆小的多参加团体活动。
学习是马拉松,考验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持久力。学有余力,才能持久。过度开发,过早开发,无疑是涸泽而渔。
责编:周媛
初审:周媛 二审:唐剑华 终审:夏义凤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